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产业面临的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当前,不仅IT厂商、行业用户对大数据产生了深厚兴趣,国内一些地×××府也开始进行大数据产业规划,陕西省西咸新区就是其中的一例。西咸新区已明确地将信息产业作为区内的先导产业,并将在新区五组团之一的沣西新城建设25平方公里的信息产业园区,同时在信息产业园内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国内首家专业性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区。 大数据产业三步走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12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西咸新区管委会、陕西省工信厅、陕西省人口计生委主办,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承办的“2012西咸新区大数据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会上,西安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发布了沣西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沣西大数据产业园将以“数据沣西、智慧西咸、备份中国、物联世界”为目标,以实现数据的“规模化集中吞吐、深层次整合分析、多领域社会应用、高效益持续增值”为方向,大力发展数据存储、呼叫中心、IDC中心、灾备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业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刘宇斌表示:“未来,沣西大数据产业园将成为国家政务资源后台处理与备份中心、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中心以及国内最大的信息资源聚集服务区。” 沣西大数据产业园将分基础数据产业区、数据应用研发区和数据叠加拓展区三大板块进行建设,并将遵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以“存”为基础,引进龙头企业,形成行业核心数据的存储优势。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全国人口数据处理与备份(西安)中心、陕西广电网络等项目已入区。在此基础上,沣西大数据产业园还将积极引进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省直机关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中心等项目,力争在2015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引进数据项目50个,初步建成陕西大数据处理中心,在全国举起大数据产业旗帜。 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蔡苏昌表示:“我们将以政务信息化作为大数据产业的突破口。早在2009年,我省就提出了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概念,并历经三年使这一计划落地。如今,‘交软盘工程’已在省内各级部门得到落实,数据初步实现了大集中。经多方验证,让大数据为政务信息化服务是可行的。大数据产业在我省已经起步。下一步,我们将在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第二步,以“用”为核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数据的分析整合,创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模式。西咸新区将积极搭建数据存储、交换、共享和交易平台,拓展数据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数据资源向商业资产的转变和企业数据库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型,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沣西数据市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的目标,实现产值200亿元,培育各类企业100家,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产业集群,建成国家政务资源后台处理与备份中心。 第三步,以“强”为目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依托行业内数据的规模优势和行业间数据的互补优势,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数据企业,对人口、林业、医疗、社保、教育、地理信息等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发展新的终端产品,形成新的应用模式,实现数据资源高效益、可持续的保值增值,确保到2020年,建成两三个产值达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园区产值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建成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中心。 刘宇斌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全球知名的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咨询方面的企业入驻沣西大数据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使沣西大数据产业园的产值突破2000亿元,聚集各类人才25万以上,将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建成国内新的智慧城市标杆以及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作为“大西安”城市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西咸新区一直在城市创新与产业转移两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总规划师李肇娥介绍说:“当初,西咸新区提出要以信息服务业为龙头,但对于其中具体的内容以及如何落实并没有明确规划。我们对大数据产业的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 刘宇斌回忆说:“在将大数据产业最终确定为园区的支柱性产业之前,我们经历了一年多的困惑与思考。在园区建设之初,中国联通的呼叫中心项目是第一个进驻的项目。当时,我们对单纯建立一个呼叫中心项目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逆反心理。但是,从2012年5月开始,我们对大数据的研究逐渐深入,8月就提出了先存再用然后拉动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依托中国联通的项目以及后来进驻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全国人口数据处理与备份(西安)中心,我们初步奠定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根基。我们相信,只要规划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大数据产业在我区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我们结合陕西的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区位交通等优势,正在全力发展信息产业,产业模式日渐清晰。西咸新区将信息产业园区作为支柱性产业,全力推进信息产业园发展,并以大数据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突破数据的存储整合、分析应用、增值服务等关键领域,努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李肇娥表示。 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 作为成立仅仅一年的新区,西咸新区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产业有基础。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发展也比较快,信息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十。 第二,发展有条件。西咸新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并且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劳动力成本低。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按“产业社区”的思路进行规划,起点较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并且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 第三,政策有优势。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是中央的战略布局,政策叠加效应明显。陕西省在产业布局、项目集聚、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信息产业园的发展,特别是在电价、能源供给、土地指标等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去年,西咸新区进行体制调整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生态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信息产业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咸新区针对入园的数据类企业,将执行大工业电价。也就是说,电价将从平均每度0.82元降到0.58元,这将极大地降低数据类企业的经营成本。 第四,积极创新商业模式。西咸新区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投资公司,负责园区融资、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本次大数据高峰论坛上,西咸新区还专门邀请了四家知名的基金公司参与,希望为园区的招商引资开辟新路。此外,西咸新区还成立了信息化运营公司,将在大数据应用和商业模式、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第五,广泛开展智力合作。西咸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开展了全面合作,正筹备成立信息产业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西咸新区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刘宇斌表示,若想利用好大数据,就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有数据可用。为此,西咸新区已经引入了全国人口信息数据处理与备份(西安)中心。未来,西咸新区还将计划引进公安、林业、测绘、金融等行业的数据中心项目,在全国形成数据存储的优势,这也是进行深入数据挖掘的的基础。 第二,解决好整合的问题。进行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关键。西咸新区将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数据的共享与交易。 第三,解决好用的问题。大数据不仅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有了海量数据,商家的营销活动将更精准、更高效、更有针对性。西咸新区的思路是实现数据的规模化集中吞吐、深层次整合分析、多领域社会应用、高效益持续增值。 蔡苏昌表示:“陕西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错位发展,立足于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处理与服务,聚集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的关联产业,促进陕西省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西咸新区建设是陕西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2017年,我们将建成以西咸新区为核心的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集群,使陕西成为国家政务资源后台处理与备份中心。沣西新城将以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为着力点,以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应用为突破口,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将园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和大数据处理中心。”